据悉,昭鲁一体化是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的重要支撑,目标是全力构建昭鲁城市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道路交通一体化、城乡融合一体化、公共服务同城化、社会治理同城化的4+2发展新格局
《意见》提出,依法依规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解除相关限制措施。《意见》提出,通过公告、走访、电话或短信提示等方式提醒有潜在失信风险的经营主体履行法定义务,避免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董宇虹)来源: 昆明日报。简化多平台信用修复手续,强化部门协同,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云南)与信用中国(云南)的数据共享,减少信用修复的环节,提高信用修复工作群众满意度水平。原标题:省市场监管局制定10项措施 推行包容审慎信用监管记者董宇虹报道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推行包容审慎信用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印发,于7月1日起实施。对未依法公示年度报告的,实施首违不罚。《意见》紧盯失信惩戒、信用修复两个关键环节,围绕审慎运用、包容修复、优化服务3个方面,制定10项措施。
在公示信息抽查中,对非因主观故意且无不良影响的明显错误信息,不直接以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论处,给予经营主体及时改正的机会。对依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企业信用修复,办理时限由2+15个工作日压缩为2+7个工作日,降低企业信用修复时间成本。在公司三楼成品展示区,唐装、泰拳裤、绣花手提包等产品琳琅满目。
搬出大山天地宽走进彝良县发界街道团结社区居民赵光蕊家中,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学生奖状和幸福的五口之家合影。项目占地面积25亩,计划投资6800万元,运行后可带动800人就业。经过咨询,朱万祥决定到人社部门实地考察过的一家江苏企业工作。昭通市人社局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政府帮我们把过关,还设了服务站,我们过去也放心。今年,他应聘进入江苏一家汽车企业。
依托已建成的56万平方米帮扶车间,解决3500余人就近就业。赵光蕊家的变化,只是昭通大地移民群众挪出穷窝窝后的缩影。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配套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园和建筑产业园,建成苹果产业基地1万亩、香葱基地5000亩、蔬菜及食用菌大棚2000个……据了解,昭通市各安置区(点)依托45万平方米配套商铺,带动自主创业就业4900余人。统筹在安置区(点)建成苹果、香葱、花椒等产业基地,蔬菜、食用菌大棚及周边企业等岗位资源,累计吸纳4万余人就近就业。
曾几何时,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山川秀美与生态脆弱五个并存是昭通最大的现实写照。老大上六年级了,学习很好。讲到未来的打算,赵光蕊信心十足。3年前,一家人从镇雄县盐源镇盐溪村搬到这里,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付义芬选择了就近就业。
厂房搬进安置区(点),产业安在家门口。在车间流水线上,呢噜坪安置区搬迁群众付义芬正忙碌着。
——在中心城市周边建起安置区,让搬迁群众不仅搬出深山峡谷,更能同步享受城市服务和保障。与此同时,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创新稳就业举措,积极开展局长直播带岗活动,让广大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就业服务。
昭通是劳务输出大市,外出务工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通过点对点、一站式的劳务输出,务工人员实现了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无缝对接因孩子尚年幼,赵光蕊就近应聘了社区的公益性岗位,每个月也有一千多元收入。在公司三楼成品展示区,唐装、泰拳裤、绣花手提包等产品琳琅满目。图片均由昭通市民宗局提供来源:中国民族报。政府帮我们把过关,还设了服务站,我们过去也放心。
项目占地面积25亩,计划投资6800万元,运行后可带动800人就业。——探索创新基层党建+社区管理+群众自治的治理模式,在安置区(点)成立党组织,配备社区干部、设置楼栋长,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创新稳就业举措,积极开展局长直播带岗活动,让广大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就业服务。昭通市通过建立东西部协作、市县一体、部门协同、企业联动、社会参与、基层发力六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全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组织、有技能、有品牌、有服务四有转移就业,促进人口大流动、大融居。
老二也上幼儿园了,这会儿孩子奶奶带着老三去接了。昭通特产小草坝天麻亮相上海2020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
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配套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园和建筑产业园,建成苹果产业基地1万亩、香葱基地5000亩、蔬菜及食用菌大棚2000个……据了解,昭通市各安置区(点)依托45万平方米配套商铺,带动自主创业就业4900余人。老大上六年级了,学习很好。全市有45个民族63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71.5万人,是典型的多民族融居地区。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搬迁安置区万寿菊丰收场景。
搬出大山天地宽走进彝良县发界街道团结社区居民赵光蕊家中,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学生奖状和幸福的五口之家合影。——移民群众进城入镇、进厂上楼,实现由传统农民到城镇市民、产业工人的跨越。
春节以来,昭通市累计开展局长直播带岗活动59场,推介就业岗位22万余个,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6万余人。搬迁后,赵光蕊的丈夫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成为一名技术工,通过劳务输出前往江苏务工,每个月有七八千元收入。
‘局长直播带岗活动推动就业招聘服务线上化,拓宽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为稳就业、保增收注入新活力。近年来,昭通市立足各安置区(点)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搬迁群众联动发展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产业发展红利惠及更多搬迁群众。
——着力在各安置区(点)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为各族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就业咨询、社会保障、就医就学等高效便捷均等化服务。公司负责人曹勇介绍,公司从广东潮州来到镇雄投资建厂,看中的是这里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营商环境好。全市农村劳动力305万,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250多万,其中省外务工人数常年保持在160万人以上,务工收入超过500亿元,务工收入占全市农村家庭收入的75%以上。在如诗如画的乌蒙大地上,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继续讲述感恩奋进心相连、赓续血脉力相聚、互嵌交融道相通、国之大者志相同、以文化人情相融的昭通故事。
如今的昭通,各安置区(点)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特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民生短板持续补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各族搬迁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同谱写乌蒙大地的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昭通是劳务输出大市,外出务工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
发界安置区是昭通市9个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之一,2019年,赵光蕊一家人搬入新房,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老二、老三都是搬到这儿以后才出生的,这里交通便利,乘公交车十几分钟可直达县城,从家里去社区卫生院、去县医院都很方便。还是搬出来好,眼界开阔了,出路也变多了。
昭通市人社局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巧家县大寨镇小寨村村民朱万祥也在外出务工的专车上。